无题三十二

一直被那句广告语困惑着:赤水河畔诞生的两大酱香白酒,其中一个是青花郎酒………

那另一个又是什么酒呢?这也许是很多成年人都会联想的问题!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那瓶酒的知名度已经不需要做广告了。

甚至很多孩子都会背这句广告语了,也许孩子的好奇心比大人更强烈,也许会孜孜以求另外那个酒是什么?也许会在人生的很多年后,只要有关赤水河的词出现,在孩子们心中首先跳跃出的就是两大酱香白酒,其中一个是青花郎……

赤水河灌溉出的酒香已经让孩子们感觉得到醉意浓郁了……

然而,赤水河畔,在我的脑海中,不应该与两瓶酒紧密相相连,它应该与赤壁称兄道弟,尽管她们在时间上横跨千年在空间上横跨千里!

但凡有一点史学常识和文学常识,只要看到赤壁二字,就一定会联想到三国时狼烟四起的古战场,而留下那金戈铁马画面的不是那个时代任何一个战将或指挥官,恰恰是千年之后的宋代文人苏东坡!正是他那篇《赤壁怀古》也叫《赤壁赋》,让后人对赤壁之战有了亘古的记忆……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对赤壁作了诗化的奠基!

而赤水河畔,如此高贵的面容为什么会在孩子的心中紧紧的和酒互相依存呢?那么多的流血牺牲仅仅酒酿出两瓶酒来,代价太大了吧!

为了不让孩子过早的去领略酒香,基于这份纠结,近来我翻阅了大量史学书籍,查阅大量的战争资料,记录整理了许多数据,把两场战争所得到的数据比来比去,后来自己都觉得没有可比性!

就赤壁和赤水所处那个时代那两场战争规模、苦难程度、牺牲人数、以及为社会带来的变革程度而言,赤壁之战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它连局部战争都算不上!

就战争的指挥艺术而言,赤壁之战只能算是雕虫小技,四渡赤水,你想想看,打过去再打回来,打回来再打过去,往返四次,像小孩过家家一样,把敌方看作弱智儿,打的敌人蒙圈了,中国有句老话,事不过三,第四次打回来的时侯,敌人只骂共产党不按牌里出牌,真可谓艺高人胆大!

就战争的死亡人数来看,三国时期的社会人口总数量也就四千万左右,而共产党领导那场战争,死亡人数就达到三千七百万之多,把整个三国时期的人口都死光了!

就战争的初衷和出发点而言,毛主席领导的那场战争是为了广大穷苦人民谋出路的,胜利了穷苦人得好处,而诸葛亮是为了辅佐软弱无力的残存溃胄服务的,胜利了,刘备的皇室得势,与劳苦大众没多少改变,说实在的,让诸葛亮在辉煌的历史舞台上以先贤形象粉墨登场,实在有点不应该!虽然劳苦大众是改朝换代的工具,但两场战争的结果,穷苦人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

你看,赤水河畔的这场战争的意义远比赤水河畔的两大酱香白酒更能陶醉人吧,如果人们仅仅陶醉在两瓶酒香上,那么赤水河畔的所有英勇杀敌都不成了浪费了吗!如果把赤水河畔从古到今所有的经济文化政治事件捋一捋,论功行赏,四渡赤水应该坐头把交椅,而两大酱香白酒还要往后让一让!

然而就这样辉煌的赤水河畔,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的却是酒香的种子!

赤水河的所有豪迈和气概都输给了酱香白酒!酒香覆盖了赤水河畔的所有辉煌,血色殷殷的河水流走了,酒香掩盖了赤水河在孩子们心中的所有高风亮节!两瓶酒败坏了赤水河的所有气质,两瓶酱香白酒依傍赤水河畔,就像小家碧玉嫁入豪门深宅……

如果背诵着广告词的孩子把对赤水河记忆耗在两大酱香白酒上,连赤壁都感觉到无聊!

我希望能看到我文章的有笔力的朋友,在两大酱香白酒的醍醐灌顶下,咪一口青花郎,千古《赤水赋》或《四渡赤水》随即诞生……

让以后孩子口中吐纳的不再是酒香而是记忆中的四渡赤水古战场。

我真想把那句广告词改一改:在赤水河畔诞生那场伟大的战争,酝酿出两大酱香白酒………

应该首先让孩子记住那场苦难的战争,忆苦思甜,然后再去品咂现在幸福生活的这杯美酒……

值清明节,祭奠所有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先祭大家然后祭小家吧,珍惜今天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