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更新,不是因为没有动力更新,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其实过去这段时间里,有很多次都想提笔写点东西,但是转瞬就被其他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或许是短视频,或许是其他东西。而写博客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是一个很需要注意力的事情,而注意力恰恰是现在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是的,最近又开始看短视频了,科研之余或许只有短视频能在单位时间内提供高浓度的快乐。
今天想写的内容,是我的前1/3人生。想写这个内容很久了,今天就好好回忆一下。
1999年,我出生在苏北地区的一个乡镇,不靠近海,靠近京杭大运河。我在镇上读了幼儿园和小学前三年。快升小学四年级时,父母看我成绩一直第一,便把我送到了县城里的重点小学开始读四年级。之后,我便在县城读完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县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高考发挥得差强人意,考上了一个普通的985大学。本科毕业后,去一个中东国家读了全奖硕士。硕士毕业后,又在美国东部的一个大学读了理工科博士。如果我能活到75岁,那么这25年的求学轨迹,已然是我的前1/3人生。
打有记忆开始,我就一直在换地方。小时候父母一直忙着做生意,我便经常住在外公外婆家,也因此我对外公外婆一直有很深的感情。后来稍微大点,母亲连送我去外婆家的时间都没有,便会把我送到住在隔壁的舅舅家。我小学四年级开始寄宿,周末回家就开始在舅舅家吃晚饭。后来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完全住校,暑假放假的时候就会去县城的姑妈家住。到了高中开始,父母越来越重视我的学业,为了给我创造更好的环境,母亲开始在县城租房子陪读。高中三年,是我叛逆最严重的时候,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和母亲有了长时间的接触,所以我要把小时候错过的叛逆全都补回来。现在想想,母亲那几年没有工作,给我做饭,监督我学习,还要解决我的叛逆,真的很难熬。高中毕业后,由于对家的观念很淡薄,我只想离家越来越远,也想去登上更大的舞台。
母亲高中三年的陪读,算是抓住了我青春期成长的尾巴,而父亲,则是缺席了我整个青春期的成长。印象中,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糟糕,父亲常年出差,赚钱养家的同时也在外地包养小三,每次回到老家便会和母亲争吵不休,甚至还经常打母亲。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打完母亲后,我会被父亲拽到他身边,任由母亲哭泣,现在想想似乎是为了孤立母亲。有时候闹得特别大,街坊邻居也会出来劝架,但是我父亲过于固执,完全听不进别人的劝阻。小时候的这些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却还是能记得清楚。这段经历曾经让我一直很自卑,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家庭,而这也养成了我的自负,让我在其他方面想要做到卓越,弥补残缺的家庭以及压抑的童年。
因为小时候的种种经历,让我很不喜欢向父母开口表达我的事情,只能用“懂事”来做我的伪装,所以从小到大我在他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进入大学以后,母亲每个月会给我1500元的生活费,我虽然对钱没什么概念,但还是会省吃俭用,因为我不想向父母开口要钱。大一我做过家教,做过短期兼职,到了大二,我开始进实验室打工,每个月会有800块的科研补助,再加上一些零零散散的奖学金,我手上慢慢地有了些积蓄,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大学后,我和父母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慢慢地,和大学里的室友和同学交了朋友。本科毕业后,虽然我一直想去美国,但不想本科一毕业就去,所以我最后去了一个中东国家,现在想想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硕士的奖学金很高,我不仅不用付学费,还能攒下很多钱,再加上本科的一点积蓄,我发现我能做一些事情了。所以,我去了很多地方,很多国家游玩。后来回国的一个多月,带着父母一起出去玩了两个星期。所以,虽然是学生,但我一直没缺过钱,同时也养成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习惯,看着卡里有个十万八万的存款才能安心。安全感这个东西,只能自己一步步慢慢去培养。
不过读博以来,我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缓和了,从一开始聊得很生硬,到后来慢慢地有了更多话题,随着聊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真诚换真诚,关系是一定会得到改善的。并不是我赞同他们的观念,或者我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而是我真真切切地发现,父母真的老了。当你发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快速变老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再重要了,有他们的陪伴就已经觉得幸福。其实我也有自己的心愿,就是希望能靠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周吴两家几十年来的积怨。父亲和母亲,两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来自两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家庭,带着彼此的缺点和矛盾走到一起,又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不论做什么都得慢慢来,任何一点点小小的改变都是以年为单位。
回观过去的一些思想上的改变,曾经我觉得苏北地区的教育水平极其落后,那是因为永远在和苏南比;曾经我觉得我家经济状况很差,那是因为永远在和小二代比;曾经我觉得自己能力很差,那是因为永远在和最优秀的学生比;曾经我以为行万里路很重要,但是行千里路后觉得读万卷书反而更适合自己。如果说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那就是认识我自己,读博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长期实践。怎么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我而言,不是一味的向外扩张,我已经向外探寻了很多却收获寥寥。所以我决定向内观。站在现在这个1/3的人生节点,我告诉自己,只有向内才能找到我一直想要抓住却又一直忽略的存在的本质。
前1/3的人生经历,让我养成了现在的性格底色,没有好与坏,都已成为我的一部分,接纳它们后再持之以恒地打磨自己,做到越来越好。之后的2/3人生,我会再去经历,去感受,也一定会改变很多,由内而外。可是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是我要一直坚守的,它们也是我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莫测的世界里赖以生存的精神内核和存在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