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午到晚上,从无聊到孤独。
昨天约好了今天下午和同学一起打球,但是等了很久,发了消息,同学没有来,于是只能作罢。可能和天气有关系,一直到中午都是晴空万里,下午四点左右开始变阴,直到下起大雨。
而我因为安排被打乱,外加上天气的阴晴不定,我也变得不知所措,无聊起来。有时内心的安排可能就会因为外部的一点变化而被打乱。
可我喜欢这样的下午。说是下午也已经四点多。外面下着雨,不算大,为了听清声音,我特地把房间的两个窗户留了缝,雨渗不进来而声音刚好可以飘进来。我喜欢听这种午后的雨声。为了给今天下午难得的阴天雨声再增加一些诗意,我没有开灯,而是静静地听着。在办公桌上坐着已不能满足我,我躺到了床上,放大我此刻的慵懒和无所事事,并且享受这一刻。如果在享受的同时还能产生一点睡意,在雨声陪伴下慢慢睡去,真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没能如愿,躺到床上后,我全无睡意,反而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于是,我打开了许知远的播客《游荡集》,看看他有没有更新。没有更新,但是我看到了他在许倬云追思会的发言视频以及许倬云老婆孙曼丽的悼念词。写得真好,虽然这么说显得不厚道,但是当她说许倬云最后十几二十年的时光过得无比充实和满足时,她很欣慰,了解她和他夫妻关系的人都会知道这背后是孙曼丽耐心照顾和悉心呵护的结果。
我又把许知远讲许倬云那一期的播客听了一遍。“尽可能地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小团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要放弃。”这是许先生给年轻人最后的劝诫。许知远的充满磁性的声音在雨后房间里低低回荡着,我听着播客里他在回忆和许倬云先生交流的点点滴滴,而我的思绪却随着雨声飘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许倬云先生离开一个多月了,他生重病前做梦就说他父母早就想带他走了,他的朋友们也都在那边等他,他现在见到他父母了吗,见到那些老朋友了吗,有没有怀念人间生活?孙曼丽女士这一个多月又是怎么度过的呢?如果我死了,我会像许先生这样问心无愧地说,我是带着责任来到人世间的,责任完成后我气数已尽也就该离开了,还是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充满遗憾地离开这里?如果充满遗憾,是对自己,对身边的人,还是对这个世界?
许知远的播客结束了,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这个房间里。天暗了很多,房间黑得更彻底了,只有雨声还在窗外滴答滴答地低吟着,也成为了房间里唯一的声音。安静到不知道下一秒该思考什么是好。
狭小房间里一切照旧,可我已经在外面游荡了一圈,刚好映照了这个播客的标题,游荡集。这样的雨后傍晚时光,无所事事到无所适从,真好。
可是很快,就变成了无聊,变成了孤独。
晚饭吃了两片前两天剩下的pizza,喝了瓶啤酒,很快就解决了。是的,当思维变得游离时,吃什么对我而言已不重要。从客厅回到房间,我不想做科研,不想看书,什么都不想做,只好开始刷手机来寻求短暂的刺激。紧接着,我开始想要和别人聊天,和别人交流,看看别人对一些事的看法是什么。可是问题从这里开始了,我找不到人交流,即使找到人交流还要先寒暄再问我感兴趣的事情,想到这我就丧失了兴趣。内心烦闷无处排遣,找不到人交流,找不到想做的事,很快无聊升级为了孤独。
慢慢地,走上了思考的习惯性路径。现在做的这些真的是我想做的吗,我又真正想做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想到了今天上午和父母聊天时的话题,我说等博士毕业前要带他们来美国玩一趟。母亲说,这才是养孩子的意义,因为有了孩子,生活有了更多未知的可能性,不然我怎么可能还会想要去美国旅游。我不知该如何评价,我一边在心里为自己能这么做感到骄傲,一边又在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认同这样的价值观。
越想越远,为了把自己拉回来,同时也避免陷入更深的思维窘境,最后,打开了最近几天一直在重温的《绝命毒师》。将自己沉浸到别人的世界中去,就不用再去担心自己世界中的烦恼了。这个办法屡试不爽,或许是因为看剧的同时,还能感慨一句,看吧,电视剧里别人的人生这么精彩,可放大去看每一天的生活也是这样枯燥而又琐碎,像极了我每天的生活。